<
t4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笼雀(双重生) > 第305节
    她在盛夏的深夜辗转难眠,起身披衣出屋,在别庄的迷蒙夜色中徘徊。忽然听见后院空地传来轻微的呻、吟之声,她踱步过去,就见楚烈衣着单薄地被绑在一张椅子上放在空地中央,正仰头望着星空。

    “在做什么?”墨紫幽皱着眉头问他。

    “我说想出来纳凉。”楚烈用他那张狰狞的脸笑着回答她,“那丫头就将我全身涂满了蜂蜜放在这庭院里一夜。”

    墨紫幽这才注意到楚烈的身上隐隐有许多移着动的小黑点,怕是爬满了蚂蚁,那些蚂蚁被蜂蜜所吸引,噬咬着他遍布全身的伤口,滋味痛痒难当。

    “你看。”楚烈却像是早已适应这种折磨了一般,若无其事地抬头望天。

    墨紫幽仰头望去,山野里夏夜的星空极是璀璨,银河横陈,东方天际有客星出于牵牛,长长的如流光般的拖尾扫过夜空,往房宿方向去。

    墨紫幽心头微沉,就听见楚烈极是诡异地笑了一声,道,“客星出于牵牛,你可知此主何意?”

    墨紫幽看着那颗客星,沉默不语。楚烈自己笑道,“主四夷兵起,边境为乱,来侵中国,人主有忧。”

    “你想说什么?”墨紫幽垂首冷眼看他。楚烈回视着她那冰冷的双眼,笑道,“近来星象多有异,你说会不会因有妖孽身居高位,国器所托非人之故?”

    “也许是因为该死的妖孽还未死之故。”墨紫幽冷冷回答,“你若死了,定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墨紫幽,我一直不明白,你到底为何选了他?”楚烈微微偏头,看着墨紫幽摇头,“为何你从一开始就选了他?”

    三年前在那十里长亭的细细风雪中,那个布衣荆钗的少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楚玄,一直是楚烈多年以来不解之事。起初,他以为是墨紫幽在那时便对楚玄生出了爱慕之心。可那夜,在他亲眼目睹过墨紫幽与姬渊之间的亲昵之后,他才知道他一直都想错了。

    他在这别庄之中的苟延残喘的日子里细细回想,回想从前被他忽略的一切细节之处,才发现他实在是太过轻视了墨紫幽。其实早在他与赫泰做了交易,让赫泰帮助他得到墨紫幽,结果送到他温泉别庄的人却是思柔公主时,他就该对墨紫幽起疑。如今细想,他会中计本就是因了墨紫幽之故。墨紫幽说的对,她的那张脸就是他一生摆脱不去的诅咒。

    只可惜那时他不相信墨紫幽会不惜糟蹋自己的名声来帮助别人陷害他,做一件于她而言根本毫无益处之事。他太功利,他太自私,他以为世人内心深处皆与他相同,他不能理解那些自我牺牲之人,更何况还是一个小小的,无所依傍的,不努力向上爬,不抓点依靠便随时可能成为家族弃子的孤女。可墨紫幽的确这么做了。

    而今想来,他一直以为废七皇子楚宣才那件事的主使,与楚宣斗得你死我活,其实幕后之人根本就是楚玄。楚玄有意借机挑起他与楚宣之间的争斗,待他们两败俱伤时,渔翁得利。

    那么到底为何墨紫幽会这般不顾一切地去帮助楚玄?她所图为何?名利?爱情?地位?财富?她似乎一样都没有得到,就连如今太子未婚妻的身份都岌岌可危。

    “因为不能选你。”墨紫幽回答。

    她选择楚玄,是因为姬渊选择了楚玄,而姬渊选择楚玄并不是因为楚玄当真完美无缺,而是因为诸皇子间,楚玄从各方面考量都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不能选我?”楚烈失笑,“我那四弟就这般好么?还是你也被他曾经那‘白泽君子’的名声所迷惑?”

    七月末的夜风吹得墨紫幽那身薄如蝉翼的大袖衫鼓舞飞扬,夏夜的虫鸣在草丛枝头幽幽怨怨,她那美丽而沉默的面容在夜色里朦胧而飘渺,如幽魂游魅,像极了另一个人。

    “不要天真了,君子是当不了帝王。”楚烈盯着那张他求而不得的容颜,含笑问道,“我听说,宁国公死的时候,被烧得连骨头渣子都没剩下?”

    “听人说他在烈火中的悲鸣比歌声还要动听,他在烈火中的挣扎比舞蹈还要美丽。”墨紫幽淡淡问他,“秦王,你呢?你想怎么死?告诉我你最合心意的死法,我不介意为你筹备一场盛大华丽的末路,权算是我所能给你的唯一的悲悯。”

    “你不是说过我注定会死在你的手里,这于我而言便是最盛大华丽的末路。”楚烈笑着,又目光诡异地看着墨紫幽道,“我想你一定听我那四弟说起过,宁国公为保全自身而留下的后招。”

    “这一遭被他一起拖下水的官员几乎空了半个朝廷。”墨紫幽冷冷道,“可这也算是他临死前做了一回好事,这些人到底都是朝中之蠹,是迟早要除掉的隐患。”

    “是么,”楚烈的目光越发的诡异,他笑,“那你可知道,宁国公还留下了第二招后手。”

    墨紫幽蹙起眉头,楚烈顿时就笑,“宁国公早早就在西南的每一个军营,每一个卫所之中布下了心腹,这些心腹看似只是普通士兵毫无作用,可他们每日都在仔细观察记录着西南各个重镇的布防兵力,一旦他们联合在一起,便可绘出西南三省的布防图——”

    墨紫幽脸色骤变,就听楚烈继续道,“这些人原来的身份都是死士,平日里是不会轻易显露出与宁国公的关系,所以纵然徐二爷暂代西南总督一职,架空了宁国公所有的心腹,改动了西南的布防,却也防不住这些隐藏着的人。宁国公给这些人下了一道命令,倘若他身死,这些人便将这西南布防图交给西狼人。”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赫泰与他们的合作不过是一时的。西狼觊觎大魏疆土已久,赫泰本就野心勃勃,西狼人尚武,他新继任西狼王位,更是要以卓越的功绩来压制那些不服从他的部落。倘若赫泰当真得到西南三省的布防图,再有这些死士里通外敌,他必会毫不犹豫地进犯大魏西南三省!

    如今大魏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朝局和边疆都极为不稳定,现有的平静全在于四邻小心试探维持着的这微妙平衡当中,倘若有一国打破这份平衡,对大魏出手,其他几国怕是也不会放过魏国这块肥肉。

    宁国公这是要玉石俱焚!

    “宁国公真是够狠的,就算死了也要狠狠地反咬我父皇一口。”楚烈高声大笑起来,“他这是想让整个魏国给他陪葬!”

    墨紫幽冷冷看着长笑不止的楚烈,这个张狂大笑的男人与宁国公是同一种人,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所欲,不顾百姓的生死,视人命如草芥,毫无忠义廉耻之心。

    “你说,”楚烈又突然止住了笑,仰视着墨紫幽,问,“我有没有把这第件事告诉我们的太子殿下?”

    第202章

    魏, 开平二十二年七月末, 客星出于牵牛,历十数日至房宿南灭。客星初现的第二日,金陵城直达兵部衙门的大道上有信使骑着快马疾驰而过。夏末秋初的西南风卷起马后扬起的尘土, 扑面的火热之中透着隐隐的腥咸,那是兵火杀戳的血腥之气。

    西南传来急报,两支西狼轻骑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了大魏西南防线,一支从后方奇袭西南重镇斜阳城,另一支则一路直奔金陵城方向而来。同时,新任西狼王赫泰集结了大批军队进犯西南三省,与先前奇袭斜阳城的先锋骑兵里应外合, 打了西南军一个措手不及。

    西南军多为宁国公亲信,军中关系盘根错节, 要想将之完全打散就只能分兵分将。故而在宁国公死后的几个月里, 皇上除了频繁撤换西南军将领和减员之外, 还下令西南军与西北守军, 北疆守军, 南境守军,金陵城中军换防,企图通过兵将分离,清除宁国公留下的隐患。

    从西南三省被调往各地换防的军队有十万之巨, 如此大的军队调动再加上先前各地诸多将领因落罪被处置,边境更是越发不安定。可只要熬过这一阶段,待兵将磨合之后, 边军便就将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再无如宁国公这等隐患存在。

    然而,就在最后一批与南境守军换防的两万西南军刚刚离开西南三省之时,西狼大军突然来犯。此时,南境换防的军队还未到达,西南三省的守军只有八万之数,换防换将之后还未完整合,兵将之间皆不相熟的情况下受此突袭,顿时就乱了方寸。且敌方对我方的兵力布防情况似乎了若指掌,时机把握得如此巧妙,选在西南三省兵力最薄弱之时突袭,又极为聪明地重创暂代西南总督一职的徐二爷所在的斜阳城,切断斜阳城与其它和重镇的联络,导致西南军群龙无首。在事发突然,兵力不足,调度有失的情况下,整个西南防线几乎全线崩溃。

    西南的急报一道接一道送往金陵城,朝廷立刻便派出徐家几位将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大爷带领三千精骑前往拦截孤军深入大魏欲取金陵城的那支西狼轻骑,另一路由徐家其他几位将军从中军和南境各抽调三万精锐,合约六万大军前往支援防线崩溃的西南三省。

    金陵城正五品以上官员一连几日都聚于议政殿内为此事争吵个不停,西狼缘何竟对大魏西南三省的换防情境如指诸掌?缘何那两支西狼轻骑竟可神鬼不觉地绕过西南防线进入大魏腹地?到底是西狼探子太高明,还是我方出了奸细?

    两班朝臣们吵了几日,始终无解,没有人知道西狼人此次气势凶凶而来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

    然而,西狼人的进犯和那时不知何时便会奇袭金陵城的西狼铁骑并不是最大的危机,可大魏与邻国之间那脆弱又微妙的平衡就此被打破。平衡一旦被打破,戎狄和南梁自是捺不住。之前他们不动手,全因他们本国也是事端不断,大魏再无何动荡不安也非轻易可欺,在无万全把握的情况下进犯大魏,也许反而得不偿失。现如今西狼率先打破了这个平衡,纵然戎狄与南梁仍有后顾之忧,但又怎舍得看着西狼独吞大魏这块肥肉。

    开平二十七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客星熄灭于房宿之南,去年被楚玄与楚卓然联手击溃的戎狄卷土重来,再度集结大军进犯大魏北疆。一年前刚刚经历战火,元气大伤的北疆再度告急。

    如今楚玄已是太子,自古太子不将兵,而云王楚卓然又因为苏雪君之死,成日醉生梦死,不知外间之事。朝中几位将军在先前几度事变中或被撤换,或被杀,只余东乡侯一将可用。可那支孤军深入大魏腹地的西狼轻骑还未找到,且北疆防线若破,戎狄便可直取金陵城,倘若连东乡侯也派出去,金陵城若遇危机谁来保护皇上。

    国之将危,匹夫有责。八月十七日,已过花甲之龄的徐太傅一身玄铁甲胄,腰佩三尺青锋,牵着汗血战马跪于皇宫北门外的下马碑之界主动请战。

    仲秋的阳光打在徐太傅那一身冰冷沉重的铁甲上,有冷冷的寒芒闪烁在上,刺得皇宫北门的守卫双眼发红生疼,他们远远望着那身姿端正如坚硬一般跪在下马碑界外的垂垂老将,都是肃然起敬。皇上由韩忠陪同着走出北宫门时,就看见徐太傅那露出玄铁头盔的霜白鬓发在北来的秋风飞扬。

    皇上依稀回忆起多年前徐太傅自请隐退的时候,他最敬重的这位老师还未有这样雪色的白发。长空之上传来北雁悲啼,皇上抬头仰望着秋日里湛蓝的天,青蓝深远的苍穹上有南去的大雁自北飞来,雁群的啼鸣中透着北地的悲音,那是饱受战火折磨,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泣血之声。他垂首示意了韩忠一眼,韩忠立刻快步上前,行至下马碑界外,将手中捧着的一道圣旨亲自交与徐太傅。

    皇上看见徐太傅接过圣旨,远远在下马碑界外向着他伏首磕头,然后起身牵着自己的战马,步伐坚定地离去。皇上站在北宫门口看着徐太傅的背影许久,那背影是那般熟悉又充满着饱历岁月风霜的沧桑。许久年前,他的这位老师放弃朝中重职,放弃金陵城中的安乐富贵,坚决奔赴北疆时,留给他的也是这样一个背影。